若问毛主席军事生涯中指挥艺术最高的一场战役是什么?
相信不少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“四渡赤水”,毕竟就连美国西点军校的军官们多次复盘以后,都一直认为这是一场无解之局。
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其实在毛主席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之中,还曾指挥过比红军“四渡赤水”更加惊险的战斗。
该战斗发生于1947年,若不是千钧一发之际,主席以七字吓阻万余敌军,后果不堪设想。
时间回到1946年7月,蒋介石单方面撕毁“双十协定”后,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。
在他看来,国统区把控全国重工业命脉,国民党军武器装备全面领先八路军的情况下,战争一定会很快结束,自己头上“抗日英雄”的光环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。
可实际战斗发生以后,蒋介石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。
展开剩余72%从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的八个月时间里,解放区始终稳如泰山,国民党军反倒一败涂地,士气一落千丈。
对于这样的现状,蒋介石显然不能接受。又一次厉兵秣马后,他整整调集了90个旅共70万兵力,势必要将解放区一举拿下。
而作为革命圣地,同时也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延安,自然成了蒋介石的“眼中钉、肉中刺”。
他严令胡宗南,势必要将延安彻底清除,在迅速结束延安地区的战斗以后,结束西北战事。
如此一来,全国其他地区的解放区,自然就成了一盘散沙。
面对胡宗南的三十万大军,毛主席深感压力的同时,也一直鼓舞同志们战斗。
他提出“用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”的战略,更是受到中央领导的一致支持。
只是如何在三十万大军的包围下顺利撤离,这就成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。更关键的是,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后,敌军正不断逼近,留给党中央的退路也越来越少。
后有追兵、前有大山大河的情形层出不穷,一度让党中央十分紧张。
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,在又一次面临绝境之时,毛主席居然率领众人迎着敌军赶来的方向,朝着一座山上走去。
原本走在最后的任弼时还想着将战士们上山的痕迹清除,毛主席却摆了摆手表示:“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”。
一边说着,主席还一边让人找来一块模板,亲自写下“毛泽东由此上山”七个大字,直直的竖立在山脚下。
这下子,在场众人都更加不解,主席难道要效仿诸葛武侯,来一出“空山计”?
事实上,通过主席后来对众人给出的解答可知。
原来当时追捕毛主席的国民党军将领刘戡,主席还算比较了解。
此人生性多疑又固执己见,之前屡次遭到我军埋伏以后,即便知晓这有可能是“空山计”,也绝不敢以身犯险。
果不其然,刘戡看见主席留下的牌子后,仅留下一支部队封锁便立即率军渡河追赶。
可数十万大军都困不住主席,山下这一支小股部队,又岂能发挥什么作用?
最终,主席顺利脱困,并带领将士们继续战斗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